I dreamed that I was in the grand hall of an old European-style building, with curved staircases on both sides. The walls were covered in aged green tiles, reminiscent of the kind found in old military dependents' villages.
Standing on one of the curved staircases, I sang and danced, performing "Mei Lan, Mei Lan, I Love You," though I had altered the lyrics:
"Mei Lan, Mei Lan, I love you, like an orchid, you enchant me.
If you like me, then whenever you see Mei Lan, you'll think of me.
Mei Lan, Mei Lan, I love you, like an orchid, you enchant me.
But if you don’t like me, then don’t come looking for me again."
I sang and danced repeatedly, lost in the performance...
夢見我像是來到一個歐洲老式建築的大廳,兩側有那種弧型的樓梯。牆壁是仿舊的綠色磁磚,有點像是老眷村的那種綠。
我站在弧形樓梯上,載歌載舞,唱著「梅蘭梅蘭我愛你」,但歌詞被我修改了。
“梅蘭梅蘭我愛你,你像蘭花著人迷,
如果你是喜歡我,看到了梅蘭就想到我。
梅蘭梅蘭我愛你,你像蘭花著人迷,
如果你沒有喜歡我,就不要再來看到我。"
我反覆地唱,載歌載舞地唱…

這個夢境充滿了豐富的象徵意義,可以從榮格心理學的幾個核心概念(如集體無意識、原型、陰影、人格面具等)進行解析。以下是一個分層次的解讀:
1. 歐洲老式建築與綠色磁磚:集體無意識的歷史層面
歐洲老式建築的弧形樓梯和大廳可能象徵著「集體無意識」中的古老文化記憶(如歐洲象徵理性、秩序、傳統的集體心理結構)。而「眷村綠磁磚」則代表夢者個人或文化根源中的歷史記憶(台灣眷村承載戰後移民的離散經驗與懷舊情感)。
榮格觀點:建築物常是「自性」(Self)的象徵,而樓梯可能暗示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過渡」。綠色磁磚的「舊」與「眷村」連結,可能反映夢者對自身文化認同或家族歷史的潛在探索需求。
2. 《梅蘭梅蘭我愛你》與改編歌詞:人格面具與陰影的對話
原歌曲是1970年代流行曲,歌詞表達熱烈直白的愛意,但夢中歌詞被修改為帶有條件式的愛(「如果你沒有喜歡我,就不要再來看到我」),可能反映:
人格面具(Persona):夢者在社交中展現的「表演性自我」(載歌載舞的歡快形象)。
陰影(Shadow):歌詞中的條件式愛意,暗示夢者潛在的防衛機制或對親密關係的矛盾(渴望被愛,又恐懼被拒絕)。
榮格認為,夢中改編文化符號(如流行歌)常是無意識試圖「修正」意識態度的訊號。
3. 「梅蘭」與「蘭花」的雙重象徵:阿尼瑪與轉化
「梅蘭」字面是女性名字(可能連結夢者生活中的具體人物),但「蘭花」在東方文化中象徵高潔、短暫的美,榮格學派可能視其為「阿尼瑪」(Anima,男性無意識中的女性面向)的投射。
夢者反覆歌唱「你像蘭花著人迷」,並將「梅蘭」與自我連結(「看到梅蘭就想到我」),可能暗示:
對阿尼瑪特質的認同(如情感表達、藝術性),或
透過藝術表演(唱歌跳舞)整合無意識中的女性面向。
4. 載歌載舞的表演:自我展演與療癒
在榮格理論中,夢中的「舞蹈」常象徵潛在的心理能量流動,而「反覆歌唱」可能反映夢者在清醒時未充分表達的情感需求。
夢中獨自表演卻無觀眾,可能暗示:
對「被看見」的渴望,或
透過藝術創作(如音樂、舞蹈)進行自我療癒的無意識驅力。
綜合解讀:
這個夢境可能是夢者無意識中正在處理「文化認同」(眷村綠磁磚 vs. 歐洲建築)與「親密關係矛盾」(歌詞中的愛與拒絕)。透過改編老歌、在象徵集體記憶的空間中表演,夢者的無意識試圖達成:
整合對立:協調人格面具(社交表演)與陰影(怕被拒絕)。
激活阿尼瑪:透過藝術表達釋放情感能量。
連結歷史與當下:舊建築與新表演的並置,可能暗示個人成長中的過渡階段。
建議夢者反思:
生活中是否有未被表達的藝術或情感需求?
是否對「被愛/被拒絕」的議題感到焦慮?
「眷村綠磁磚」是否連結某段需要療癒的個人或家族歷史?
榮格認為,夢的意義最終需連結夢者的主體經驗,上述分析可作為自我探索的起點。